基础安全构建方案
在 BYOD 趋势下,员工自带的移动终端因安全防护不一,易遭攻击,引发数据泄露风险,甚至成为入侵企业内网的跳板。
网络边界安全面临 DDoS 攻击、恶意流量渗透、应用漏洞利用、钓鱼攻击等多重风险,威胁网络安全。
公有云与私有云混合架构中,分散的访问控制与复杂的数据跨域防护,加剧云环境安全管理难度与风险。
云数据中心面临勒索软件攻击、数据泄露、未授权访问及日志篡改等威胁,严重影响数据安全与运营稳定。
终端安全受勒索软件攻击、数据泄露、未授权访问及日志篡改等威胁,危及数据安全与系统正常运行。
凭借数据访问权限控制与远程管理能力,可在设备丢失时及时阻断数据泄露风险,筑牢企业数据安全防线。
通过深度包检测(DPI)识别恶意流量,结合应用控制、URL 过滤功能,精准管控访问权限,并借助 IPS/IDS 实时监测和阻断攻击行为。
针对 OWASP Top 10 漏洞,如 SQL 注入、跨站脚本攻击等,实时过滤恶意请求,保障 Web 应用安全。
运用流量清洗技术过滤恶意流量,通过黑白名单快速拦截或放行特定流量,并基于行为分析识别异常流量模式,抵御大规模攻击,确保网络稳定运行。
凭借实时监测机制,精准捕捉网络中的恶意攻击行为,并即时阻断,构建主动防御屏障。
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全方位、细粒度监控,严格管控特权账号权限,有效防范数据篡改与泄露风险,保障数据安全可信。
通过定期对系统及应用开展深度扫描,精准定位潜在漏洞,并及时推动修复流程,消除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实施入侵的可能,持续加固系统安全防线。
摒弃传统信任模式,对所有访问请求强制进行严格身份验证,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精准分配访问权限,杜绝非法访问风险。
作为 SaaS 应用的安全中枢,全面管控数据在云端的存储、传输与使用,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。
通过组合多种验证因素,如密码、动态验证码、生物特征等,大幅提升用户身份验证强度,有效抵御身份冒用攻击 。
构建终端安全防线,主动拦截恶意软件入侵,实时监控终端异常行为,快速响应潜在威胁。
通过自动化流程,及时发现并推送系统和应用补丁更新,填补安全漏洞,降低被攻击风险。
对企业敏感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,防止数据通过网络、存储等途径非法外泄,守护企业核心资产安全。